2000年的广东兴宁,盛夏的热浪裹挟着潮湿的空气,从网吧敞开的门缝里钻进来。李兴平抹了把额头的汗水,手指在油腻的键盘上敲打着,帮一位中年顾客打开他想看的新闻网站。

"网址又记错了,是www.sina.com.cn,不是sina.com。"李兴平耐心地纠正道,这已经是他今天第十几次帮人输入网址了。
网吧里二十多台电脑几乎座无虚席,烟雾缭绕中,大部分顾客都在玩《红色警戒》或QQ聊天。李兴平是这里的网管,月薪800元,包吃住。他高中毕业后就从老家出来打工,辗转多地后在这家名为"新世纪"的网吧安定下来。

"小李,这个网址怎么打不开啊?"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爷招手叫他。
李兴平走过去,发现大爷把"yahoo"拼成了"yaohoo"。他熟练地纠正后,网站立刻跳转出来。大爷满意地点头,继续他的网络冲浪之旅。
回到吧台,李兴平翻开那本已经被翻烂的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网址和用户常犯的错误。他盯着这些记录,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中闪现:如果有一个页面,把所有常用网站都收集起来,用户只需要点击就能访问,那该多方便?
那天晚上,网吧打烊后,李兴平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宿舍睡觉。他坐在最角落的一台电脑前,打开了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。屏幕的蓝光映在他消瘦的脸上,眼镜片上反射着跳动的光标。
"就叫'网址大全'吧。"他自言自语道,开始笨拙地拖拽表格,输入一个个他烂熟于心的网址。新浪、网易、搜狐、腾讯...这些当时中国网民最常访问的网站被他一一排列。
凌晨三点,网吧老板起来上厕所,发现李兴平还在电脑前。"你小子不睡觉在搞什么鬼?"
李兴平局促地站起来,"老板,我在做一个导航网页,想方便大家上网。"
老板凑近屏幕看了看那些排列整齐的网址链接,嗤笑一声:"就这?网上这种东西多了去了,能有什么用?快去睡觉,明天还要上班。"
李兴平默默保存文件,关掉电脑。但他心里清楚,自己的网站和别人的不一样——这是真正从普通网民角度出发设计的,每一个链接位置都经过深思熟虑,简单到连他老家不识字的奶奶都能使用。
接下来的一个月,李兴平白天工作,晚上偷偷完善他的网页。同时,他还要注册一个好记的域名,这样才能方便大家访问他的网址大全,他最先想到的是123.com,但是这个域名早在5年前就被别人注册了,他又试了下hao123.com,发现还在,就赶紧注册了下来。"hao123,也挺好记。"他自言自语,对自己的这个域名很是满意。
"你疯了吗?花两百多块钱就注册这么个破名字?"同事小王得知后惊呼,"够我们吃半个月盒饭了!"(ps:爱名网目前促销,注册一个.com域名只要57块,注册一个.cn域名只要22块哦)
李兴平只是笑笑,没有解释。他知道这笔钱对自己意味着什么——意味着要连续吃一个月的泡面。但当他看到第一批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找到hao123时,那种成就感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。
网站上线初期,访问量少得可怜。李兴平开始在各个论坛发帖推广,却被版主当作 spam 删除封号。于是他改变策略,把网吧每台电脑的浏览器首页都设置为hao123,并耐心教顾客使用。
"这个网站真方便!"一位经常来查资料的大学生称赞道,"不用记那么多复杂的网址了。"
渐渐地,网吧的熟客们都养成了打开浏览器直接点击hao123的习惯。李兴平每天收集用户反馈,不断调整网站布局。他发现年长用户喜欢字体大一些,就把主要链接放大;注意到很多人找不到天气预报,就在显眼位置添加了天气频道。
2001年初,hao123的日访问量突破了一万。李兴平用网吧的拨号上网服务器已经无法承受流量压力,网站经常崩溃。他咬牙拿出全部积蓄——三千块钱,租了一台虚拟主机。
"你这是要把老婆本都赔进去啊!"网吧老板知道后直摇头,"搞网站能当饭吃?"
李兴平没有反驳,但心里明白:互联网的浪潮来了,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。他开始学习服务器管理知识,常常通宵达旦地调试代码、优化数据库。有一次网站被黑客攻击,他连续48小时没合眼,终于恢复了数据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由于hao123简洁到极致的设计和极快的加载速度,用户口碑迅速传播。到2001年底,日访问量已经突破十万。李兴平辞去了网吧工作,在出租屋里全职运营网站。
"你脑子进水了?放着稳定工作不要,搞什么网络公司?"老家父亲打来电话怒吼,"村里人都说你在外面搞传销!"
李兴平耐心解释:"爸,互联网是未来趋势。我的网站现在每天有几十万人用,广告商主动找上门来合作。"
确实,随着流量暴涨,广告收入从最初的每月几百元迅速增长到上万元。李兴平精挑细选广告主,坚持不在页面放置弹窗和浮动广告,保持用户体验。
2003年春天,hao123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导航网站。一天,李兴平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邮件,署名是百度公司的市场总监。
"我们对贵网站很感兴趣,希望能谈合作事宜。"
李兴平心跳加速。当时的百度虽然还不是今天的巨头,但在中文搜索领域已经崭露头角。他回复邮件同意会面,随后几天都处于亢奋状态。
北京之行让李兴平大开眼界。百度总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,工程师们专注工作的场景,都让他震撼。谈判桌上,对方开出了500万元收购hao123的条件。
"五...五百万?"李兴平声音有些发抖。这个数字远超他的预期,足以让他实现财务自由。
然而,回到兴宁后,李兴平却失眠了。hao123就像他的孩子,从无到有一手带大。卖掉它,等于卖掉自己的梦想。但另一方面,凭借百度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实力,hao123能服务更多用户。
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,李兴平拨通了百度总监的电话:"我同意收购,但有两个条件:一是保持hao123的独立运营,二是现有团队不变。"
2004年,hao123正式被百度收购,交易金额最终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和部分百度股票。消息一出,整个中国互联网界哗然。谁也想不到,一个没有技术背景、没有资金支持的草根站长,竟能创造出如此奇迹。
签约仪式上,有记者问李兴平成功的秘诀。他推了推眼镜,腼腆地说:"我只是解决了普通人上网的一个小问题。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服务用户,越简单越好。"
完成收购后,李兴平没有停下脚步。他带着第一桶金回到广东,投资了多个互联网项目,但始终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方式。曾经网吧的同事们得知他成为千万富翁后,纷纷打来电话祝贺。
"小李,哦不,李总!还记得当年我说你搞网站没用吗?现在我可要叫你一声老师了!"前老板在电话里既羡慕又尴尬地说。
李兴平笑着回答:"您当年的话提醒我要脚踏实地。没有在网吧的那段经历,就没有今天的hao123。"
如今,当我们在浏览器输入"hao123"时,那个简洁明了的页面依然如初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曾经服务过数亿网民的网站,竟是起源于一个小镇网吧管理员的一个简单想法,和无数个不眠之夜。
李兴平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互联网时代,一个好域名加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坚持,草根也能创造奇迹。正如他常说的:"简单到极致,就是竞争力。"
作者声明:本文部分情节为虚构,仅供参考。
注册域名上22.cn,购买优质好域名,请联系下方爱名网资深域名顾问微信:

